专业调理痛症 - 李老师13737037627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桂平市西山镇佛荔村:梯田油菜花海引客来鲜味美食城欢迎您的光临!鸽天下美食欢迎您!西山假日大酒店宴会中心欢迎您!专业调理痛症 - 李老师13737037627
查看: 500|回复: 2

梁氏派系——东原系

[复制链接]

8568

主题

5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31297
发表于 2024-3-17 20: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鱣 春秋时期东原开基始祖。生于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年)。自幼聪敏好学,很得长辈们的赏识。周敬王时迁鲁曲阜从学孔子,正当而立之年成为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随孔子周游列国,嗣后开始撰修家乘,开创了梁氏族谱编修的先河。始定忠孝遗训为梁氏永久家训,“忠孝堂”为梁氏总堂名。这一切完成后,鱣率一家人离开曲阜,到郓州定居,开创东原梁氏先河。
郓州,即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平,古称东原,以“东原底平”得东平之名,位于鲁西南,西临黄河,东望泰山,南临孔孟故里曲阜、邹城,境内有著名的碧波荡漾的东平湖,当年水泊梁山的108条好汉便在此地演绎了一场与北宋王朝对峙的反抗大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县城。东平,西周时置须句、彰、宿等诸侯国。到了春秋,属鲁国管辖。秦时首置须昌县、无盐县和张县,同属薛郡。到了汉代,属东平国属地。西晋时,东平国治迁须昌城,到东晋时东平国改为东平郡。唐时,首置东平县、后改天平县。宋代,置京东西路安抚使于郓州(须城),宋宣和元年改郓州为东平府,治设须城。明代,东平府降为东平州,隶属兖州府。清时升东平州为直隶州,领辖东阿等四县,后仍改称东平州。1913年,改东平州为东平县。
鱣由曲阜徙郓城,把梁氏一脉带至东原,成就了梁氏家族的繁衍发展,是东原梁氏的始祖公。鱣之后,梁氏家族在东原的发展日益壮大,逐渐吸引了众多梁氏后裔徙转东原。梁族52世梁孟涓,唐末时考中明经科,任武城主簿,后自濮之鄄城徙郓州;其孙梁通,宋建隆初擢河间令,迁天平军节度判官,赐三品章服,后以曾孙梁适故追封,谥号维忠,遣葬于东平望山之阳。梁通孙梁颢、曾孙梁固先后高中状元,遂使东平梁氏家族步入显赫官宦之门。
东原梁氏家族在宋代最为风光显赫。梁颢,为康伯第五十七世,字太素,郓州须城人。曾祖孟涓,武城主簿。祖惟忠,以明经历佐使府,至天平军节度使。颢公生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自幼发愤读书,复有所质。雍熙二年(985年)以辞赋廷试为状元,四年后与梁湛并召为右拾遗、直史馆、赐绯,拜太常博士,丁内忧,起令赴职,改右司谏。后以河北饥盗,命与薛映分为东、西路巡检使,后拜右谏议大夫,充户部使,景德元年时,权知开封。曾参修《太祖实录》和《起居注》,著有《梁学士集》等。梁固,颢之长子,字仲坚,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生,少年聪颖,胸怀大志,十三岁著《汉春秋》,深得其父赏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中头名状元,历任密州监丞,著作佐郎、著作郎、直史馆、户部判官等职,为人爽直,疏财慨,尚仁义,重信誉,有吏才,著有《梁司农集》等10卷文集。梁颢、梁固父子状元之后,梁氏家族的官宦地位一直青云直上。广西南宁支系梁马、梁虎为梁象之子、梁颢之侄,固、述、适之堂兄弟,均为孟涓之后裔。
梁适,字仲贤,颢之三子。少孤,尝辑父遗文及所自著以进。景祐中登进士第,皇祐参知政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太子太傅,致仕增司空兼侍中。适有八子,谓彦腾、彦昌、彦明、彦回、彦通、彦开、彦升、彦深。其中:彦昌诏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职方员外郎,以子贵赠太傅,追封崇国公;彦明官都官郎中;彦回官屯田郎中;彦通由萌补秘书省正字,历迁右朝议大夫,权知兖州军州事;彦开为官国子博士朝清大夫致仕;彦升官殿中丞;彦深官光禄寺丞、中奉大夫。
梁彦昌,适之次子,有五子,谓子骏、子美、子建、子履、子博。其中:子美,由祖荫恩补将侍郎,历官光禄寺丞、济州宾州监税、湖南路提刑、成都路转运副使、河北都转运使、直秘阁拜户部尚书兼开封府尹、尚书左右中承中书侍郎、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郓州、定州本路安抚使,进观文殿大学士光禄大夫,中宁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安定郡开国公赠少保丞等,历四朝六十载,曾两次知东平府,致仕后建堂阁保藏皇帝所赐数百轴御诗书画,宋徽宗亲题榜曰“耆英”,其为官之地,民众曾为其立生祠,可见其治绩卓著;子建官太常寺太祝;子博官通直郎虢州通判。彦明子子直官通直郎签筹开德府通判。
梁子美,彦昌之次子,有七子,谓恭祖、昭祖、师祖、扬祖、严祖、宜祖、兴祖,六人为官。其中严祖官朝请大夫、南京大鸿胪。扬祖子梁竴,承务郎。严祖长子梁端,为朝请大夫直秘阁。梁端子西,由祖恩补国子监。梁西之子师程,历护国、镇东、河东三节度使,至检校太傅,拜太尉。
梁彦开有三子,谓子厚、子野、子宪,子野任河北都转运使、真定路安抚使等,封保定县开国伯,赐紫金鱼带。梁子野生二子,庆祖文林郎,康祖朝议郎。梁康祖子(左立右义),承务郎,其重孙师义,进士,曾任泰安州知州;曾孙士特,两淮都转运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68

主题

5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31297
 楼主| 发表于 2024-3-17 20: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梁焘,梁蒨之子,举进士中第,编校秘阁书籍,历官为工部郎中、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户部、礼部尚书,拜右、左巫之职。焘有五子,谓轼宏、辅宏、志远、志大、志同。熹孙、志大子梁汝嘉,初以外祖太宰何执中任入官,调中山府司议曹事,历官至转运副使,累迁户部侍郎,进权尚书兼江、淮、荆、广经制使。《忠孝堂集·襄阳、福州梁氏世系图》显示,裔孙四十万人的广东罗定梁氏开基祖崇高公为梁焘之后裔。
明代梁绍儒,官至翰林院检讨。梁觐有子五,长子懋,高密王府典膳;三子稳,南京光禄署丞;五子谷,历任主事、同知、通判、左长史加正四品服色,赠奉政大夫。梁谷有子十一,长子绍元,太学生;次子绍儒,取授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奉敕纂修《大明会典》;五子绍奇,太学生,授歙县县丞,升潘府经历;七子绍龙,三科武举。梁绍儒有四子,长子起家锦衣卫指挥使佥事,次子起宗序班,三子起复吏目。南宋画家梁楷,以善画曾任画院待诏,其所开减笔画之画风,被后人称为“减笔画鼻祖”。
据东原梁氏族谱所记,历代梁氏族人在国中被封侯者达48人,进士167人,而东原族系历出的高官之多,为历世所罕见,史有“满堂笏”、“梁半朝”之美誉。明代衍圣公孔闻为此曾诏赠匾曰:“父子状元,千古芳名垂宇宙;祖孙丞相,万代秀气夺山川”。东阿于慎行赠联曰:“十世登瀛,烨烨芳声垂简册;六朝继显,源源步武到儿孙”。在州城“父子状元坊”上,至今留有兖州知府金一凤所撰写的一副楹联,联曰:“是父是子,同作状头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
一部家族史就是一部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东原梁氏家族由梁植起,至宋时发展成为官宦满门的名门望族,既得于勤勉好学,仁义忠诚,也得于治家严谨,悟守孝规,还得于官场精于为官之道,左右逢源,而立于不败之地,由此,成就了一个大家族的产生。东原梁氏居于儒圣之地,又有人步入儒学之门。一脉相传,其儒家的礼仪、治学之道得以在门下广为传承。历世后代自小得以受到良好的家庭、祖规教训和官私学培养,涌现一大批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高才学子。“至今齐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苏轼的这句评语,当然也包括众多的梁氏族人在内。
诚信、重义、善交也是东原梁氏的显著特点。梁颢为人讲求诚信,“与人交久而不改,士大夫多之”。梁固“为人气调俊爽,善与人交,疏财慷慨,尚气义,明于吏道”。梁适“晓法令而挟智术,斯君子所不与也”。梁子美为官龙图阁、河北都转运使时,巧借珍珠事件挑起女真和契丹两国的矛盾,由此缓和了两国与大宋的对峙,致使梁子美在宋皇帝面前“致位光显”。尚书梁汝嘉,长于吏治,在临安“风绩尤著”。宰相梁焘,一向以引援人物为意,在鄂州作《荐士录》,具载姓名。有人见其书言:“公所植桃李,乘时而发,但不向人开耳。”梁焘则笑辩道:“焘出人侍从,至位执政,八年之间所荐,用之不尽,负愧多矣。”由此可见,梁焘也是精于为官之道的人。但人算不如天算,到北宋哲宗时,因“元佑党人”之争,梁焘及司马光、苏轼、黄庭坚等以“朋党”罪遭贬。此次朋党之争累及梁氏后人,及至徽宗时才予解禁,梁氏后人才得以复朝为官,但那种“满堂笏”、“梁半朝”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东原的梁氏家族中,也不乏众多的忠君爱国之士,如北宋靖康之时梁子美五子梁扬祖,当徽钦北狩高宗驻(左马右毕)东平时,他为信德太守,率领三千兵马勤王护卫,张俊、苗傅皆在麾下,兵威稍振,抵住了金军的进攻。抗金义军首领、太行山忠义社梁兴等百余人仰慕岳飞,岳飞遣梁兴招结两河豪杰,在梁兴的说服下,举众来归,致使金人动息。后梁兴会太行忠义及两河豪杰累战皆捷,致使中原大震,成就了一代英雄的壮举。
东原梁林墓群始建于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唐末天平军节度判官、追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夏国公梁通首葬于此,为墓群之始祖。此后,梁通之子、太师太傅梁文度,父子状元梁颢,梁固,宰相梁适、梁子美,大画家梁楷等以及宋、元、明、清四朝梁氏之官宦名流160余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均葬于此。该墓葬群据统计有坟茔五千余座,大小石碑三千余通,其中有神道碑六座,御葬坟七座,总占地面积100余亩,是中国历史上七十二皇家陵林之一。梁林墓群位于老湖镇大望山、小望山之前的坡形地上,北有水牛山相挟,三面环山。墓地基本呈长方形,南北长320米,东宽240米,据说当年地理师称墓群为凤凰林,东西两侧之山为凤凰之两翼,北面之山为凤凰之尾,茔陵南有土垅向东南方向伸出,酷似凤凰脖嘴,由此可见,是一处精心选置的极佳的风水宝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68

主题

5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31297
 楼主| 发表于 2024-3-17 20: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梁林周围原有高四米宽一米的石砌林墙。林门为坊状,置于茔陵正面居中,林门有雕梁画栋的门楼,华丽壮观,林门内东侧有梁子美神道碑,是六座神道碑中唯一幸存的一通。碑身全高约7.5米,碑首高1.7米,上有北宋天水郡开国侯赵野奉敕书丹的“宋故少保梁公神道碑”九个字体工整优美的篆字;碑身高3.91米,厚0.55米,宽1.6米,碑面有宋承相白时中奉敕撰写,丞相李邦彦奉敕书丹的洋洋洒洒4000余言的碑文,详尽记述了东原梁氏的历史渊源、世系传承及当时东原梁氏家族的荣耀与兴盛。此碑后人也称之为“三丞相碑”,即为子美丞相而立,有李时中丞相撰文,李邦彦丞相书丹。因此,此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书法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墓碑中重要的历史文物。
在梁林祠堂正堂后壁正中尚珍藏一方模刻于石的梁子美为其八叔、宫使中奉梁彦深送葬的挽词两篇。梁彦深举葬时,梁子美因忙于公务,不能前来吊唁,遂亲撰亲书了挽词,以此来痛悼叔侄亲情,其言词恳切,其笔力苍健,其情溢于笔端。梁子美时年七十二岁,尚能撰出如此深厚精确之挽词实属不易。历时千年,这两篇挽词仍然完整地幸存于世,当是东原梁氏后人的又一大贡献。
梁林前方的蚕尾山下,有山东省生态旅游胜地黄石悬崖,这里是东平八景之最,山间有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遗址,始建于宋,历代增修至清末,包括有玉皇殿、吕祖阁、碧霞元君祠、总神殿、藏经阁等,南北两侧的峭壁间有天然洞穴,峭壁悬崖,春秋时节,植物茂密,古树荫翁,风起涛动,不绝于耳。山间有泉水泻出于岩罅之间,清冽甘甜,常年不涸,注入泉池,流经山下,曾有诗赞曰:“半壁悬崖昭万古,一汪清泉映千秋。”
由梁林北行,修建有为增添梁氏墓群风水的延庆寺(也称影风寺),有佛教的安乐寿塔,共十二层,每层一块方石结构,高大雄伟,工艺精湛,坐落在书堂寺下侧。在偏山与望山交界的山谷东侧,曾有佛教寺庙;在佛界石下,崖壁上雕刻在荷花画面上一“佛”字,在山峪西侧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山洞,是状元梁颢当年读书学习的地方,后人称之为“状元洞”,山峪中还有长年不断涌出的山泉,又称之为“状元泉”。佛教之所以在这里建寺庙,梁颢又能在这里读书学习并考中状元,可见这里不仅是幽静、养身、休闲之地,也是一处珍贵的风水宝地。
得天独厚的梁林,拥有梁氏墓群、黄石悬崖和书堂寺,而且都历史悠久,原貌保存较好。梁氏墓群侧重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考古价值,黄石悬崖在山水景观、生态保护方面独具一格,而书堂寺则在宗教和古建筑艺术上彰显魅力,三者合一,达到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极为成功的范例。
1977年,位于梁林村的东原梁氏墓群被山东省确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3年,山东省批准所在地梁林村为省级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梁林村以及梁氏后人对梁氏墓群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建设,维护和修缮了一些原有的遗址,增添了一些新的文物。东原梁氏墓群将被永久地保存在现代社会的交响乐中,而千余年来所培育的梁氏文化也被梁氏后人在不断地发扬、光大和永久地传承。
东原梁氏在历史上留下了荡气恢宏、浓墨重彩的一笔。东原梁氏以其官宦众多名扬京庭,以耕读善贤称冠乡里,由此形成了东原文化中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梁氏家族文化。梁鱣、梁颢、梁固、梁子美、梁焘、梁绍儒等人不仅身居高位,同时也精于史书和理论及文学的研究,先后编修、编撰了一批具有很高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专著而流传于世。其思想理论之深,不仅影响到宫廷,也广泛流于民间。
自古名人故事多,在山东、河南一带流传有《满堂笏》的戏剧,那戏剧中的唱词是“笏床多插梁家板,赤心尽报宋江山”。最早的《三字经》是宋朝人编撰的,梁氏家族的显赫当时也影响了《三字经》,因此诗中就有“若梁颢,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的说词,在后世人中,梁颢的事迹还被演绎成《清袍记》传奇流传。该剧与明代张楚汉的《题塔记》传奇,明代纪振伦的《折桂记》传奇题材相同,惟阙目各异。但论其艺术性还是冯惟敏的《梁状元不伏老玉殿传胪记》杂剧而影响最大。在近代,则有湖南的辰河戏和京剧《梁颢夸才》演出,讴歌了一代梁氏英杰的杰出贡献。
东原梁氏的兴起是一个奇迹。因为东原梁氏的兴起,梁氏后裔先后从东原出发,走向了福建、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台港澳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并进而发展到世界各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梁氏网站

GMT+8, 2024-12-22 15:54 , Processed in 0.054874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