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慎堂 始建于道光初年,由梁情田主修。主建筑7栋,两进两横一过厅五天井,最长的天井是15米x4米,还有客厅、仓屋,仓屋上面为书楼,周围是各家的碓屋、煤屋和坛子屋。庭院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多平方米。 当年曾国藩招募湘军时来到敏慎堂,为其写了一副厅联:“敏以求之,慎其独也”。 户主情田公习武防身,常常脚穿两把石锁,手提两把石锁,反复练习手劲。他用练武的劲头练笔写字。为了练腕力,以大沙盘当纸,木棒当笔,将笔尖“写”到沙底;或用装水的大木桶当纸,木棒当笔,把笔尖“写”到水底。结果练成了闻名遐迩的书法家。在他的影响下,后辈们代代有人练字成名,楷、行、草、隶、篆体都写得好,其中梁经枚成了少将、知名书法家。 清末民初,敏慎堂人办了又新女子职业学校,招收本地有点文化的媳妇和未婚女子,以学习纺织、针织和刺绣为主,让她们学会一两门手艺。 敏慎堂人历代进入政界、军界的也多,民国时期有3名少将,1949年后有1名副省级干部。 一德庄 一德庄建于清代同治十年,主人梁国卿。占地面积3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多平方米。主建筑为三进加一游厅,四横,共大小厅堂7个,大小天井8个,正房60间,书楼、轿厅、仓廒、杂屋等28间。以槽门正厅为主轴线,两边对称排列。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青砖小瓦,单层飞檐,马头墙垛,雕梁画栋。槽门和正门大厅为石门框,雕刻精美。窗棂图案做工精细。厅堂与阶檐顶上都装天花板,并有悬挂宫灯的设施。院内有客厅和客房,在大坪东的叫“东厅”,有门联曰“最爱客来偏懒答,又怜花发却慵栽”;大坪西的叫“西席”,有门联曰“成龙归大海,鸣凤翻高岗”。 三甲经宋、元、明三代至清康熙三十六年,历时737年无人违背万隆公“勤耕读,不为官”的家训,参加科举考试争取功名。太义公十四世孙大龙公因一冤案控告县、州、府衙门,历时八载,倾家荡产,突破千难万阻才胜诉。大龙公深感官府无知己,自身无功名,致使冤案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教子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到康熙三十六年才有人弃农攻读,41岁考上秀才。 清朝乾隆30年代,才广房设辅灵学馆,为三甲第一所私塾馆。乾隆40年代至光绪元年,三甲办有理庄家塾、朝阳义学馆、紫云书屋、更上楼、生生楼、养正斋、日新斋、盘龙斋、望云书舍等私塾馆。 三甲古村特别重视奖学、劝学。清末民初,三甲梁姓宗祠、家祠、祖庙、家庙及至以下小公会,共18个组织拥有学产,共有学田514丘,水田面积600亩左右,塘62口,年议租768石,都用于奖学劝学。 清末戊戌变法维新期间,三甲举、贡生员中的先进分子,纷纷外出报考新式学堂,接受变法维新教育。民国初年,废科举办新学以来,三甲集中宗祠、家祠、祖庙、家庙原有学产作为作新、育英、养正、正谊等新式学校的办学经费,对本族、本房子弟实行义务教育,外姓、外房贫寒子弟亦全免学费。高小毕业后成绩突出、家境贫寒者,用公费送中学、大学就读。作新学校附设又新女子职业学校,从长沙聘请女教师教国文、算术、图画、音乐,从邵阳聘请技师教授纺织、针织、刺绣等专业,实行半工半读,学费全免。 在20世纪30年代,三甲又创办维新、达德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维新学校因经费困难被迫停办。达德学校作为中共蓝田特别区委的联络机构,多位任教的老师是地下党员,因他们分批被捕,学校被查封。 抗日战争时期,长沙的私立大麓中学和私立精练高级职业学校迁来三甲自得园、一善村。当时在蓝田办了1所大学,由长沙迁来6所中学,蓝田、三甲地区成了湖南的教育中心。 (《中国梁氏通书》编委会根据《湖南涟源三甲太义公世系资料》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