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调理痛症 - 李老师13737037627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桂平市西山镇佛荔村:梯田油菜花海引客来鲜味美食城欢迎您的光临!鸽天下美食欢迎您!西山假日大酒店宴会中心欢迎您!专业调理痛症 - 李老师13737037627
查看: 1629|回复: 0

新加坡共和国梁氏——宗支源流

[复制链接]

8568

主题

5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31297
发表于 2024-4-6 21: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居住在新加坡的梁氏宗系,多为清王朝统治期间迁徙的。清朝中后期,中国人民生活极为困难。一些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不得不“下南洋”谋生,当时正值外政入侵,一些西方国家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英法殖民者可以从中国掠夺苦力到他们的殖民地做工。第一批华人移民是于1821年2月从福建厦门来到新加坡的,到19世纪中叶,华人才开始大批移入新加坡早期的华人移民一般没有带他们的家眷来,从而导致永久居住下来的华人很少1852年第一批中国妇女的到来是华人决定永远定居下来的显著标志。因此,在海峡殖民地生长的华人愈来愈多,最终华人成为新加坡岛的主要居民华人中,福建人、潮州人、广东人和客家人是四大群体。早期福建人把持着新加坡商业,潮州人不少。而广东人大多从事于农业、航海和金匠等行业。而梁氏宗人大多是在这历史背景下来到新加坡定居的这里介绍南洋梁氏公会宗人的情况。
  一、南洋梁氏公会及宗系源流
  南洋梁氏公会成员的社会人群是梁氏宗亲,其主要来源是“唐山福建泉州为南安县二十八都象运乡”,即现在中国福建省南安市翔云镇。由开基一世祖梁文仲约于五代十国(940年)前后来此(象运)定居,史上即称“象山梁氏”,也称“象山梁”。穿越大海到新加坡谋生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时间早。据《象山梁氏家谱》载,清朝康熙丙午年(1666年)、康熙乙未年(1715年)出生的梁氏儿子迁徙新加坡;二是人数多许多人陆续去“客居”而“定居”;三是范围广,源自多个房桃迁徙;四是世数长,历代宗人,上至30世,下至39世。由之逐渐形成相应规模的宗亲网络,于是在民国二年建置“梁氏宗祠”,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成立“梁氏公会”即“南洋梁氏公会”前身。
  二、机构沿革
  近两个多世纪以来,象山梁氏历代部分宗亲背井离乡,漂洋过海。面对原野森林覆盖、生活极其困苦的渔岛处女地,为了生存而披荆斩棘,阱手眠足。于是在宗亲族人的感召下,团结互助,形成小团体,发扬尊祖敬宗的传统美德,每年清明、冬至祭祀“安定公祖墓”的活动逐渐发展壮大,组织梁氏宗祠产业,建筑梁氏宗祠,筹建公所,成立梁氏公会,建造南洋梁氏公会大厦,1955年正式易名’‘南洋梁氏公会”。
  三、会务建设
  南洋梁氏公会,从八十年前的宗亲之间援助丧葬事宜的互助小团体,发展到今天相当规模、日趋完善的宗亲组织,从单纯经济救助、兴办福利事业发展到多元文化内涵的宗乡团体,从20世纪40年代的复兴会务工作到2006年举行庆祝成立75周年,出版钻禧纪念特刊,发行邮票纪念封,会务光碟,举办世界梁氏宗亲恳亲大会:坚持保留永衷的清明、冬至的春、冬二祭祭拜祖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新颖的“新春团拜会”,为儿童、青年、妇女和临时情况而开展相应活动和组织旅游观光交流等,特别是向老人派发“渡岁金”和颁发奖、助学金之实事。
  如此会务建设和活动,其意义在于完善组织机构,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奉献精神。
  四、安居乐业
  从在石叻埠“客居”演变到“定居”并先后成为梁氏宗亲组织,广大宗亲在组织机构的带领下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不断适应国情、国度、国力、国俗,与各方人民和谐相处,安居乐业,自立奋发。从寄人篱下发展到成为当地公民,根深蒂固,相应地也为新加坡国的建设和发展作贡献。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和现实,也是不容置疑的“落地生根”的社会结构这在古今中外移民社会史中是值得珍惜的非物质的社会文化产物。
  五、广泛联谊
  南洋梁氏公会在做好自身建设和维护安居乐业的同时,开展广泛的宗亲团体间的联谊活动。早在1927年春,就把1913年购置的一块地段献给星洲建设“闽南梁氏宗祠”,这就是开了宗亲联谊之先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与泰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开平、澳门、琼州等地宗亲团体联谊;又与新加坡宗乡总会、新加坡南安会馆等交流联谊。
  1992年60周年会庆和2006年的75周年会庆都各具规模,还到南安溪边、仙苑、岩头、芹前、黄埔、福州城门梁厝、漳州浦南、浙江苍南等宗亲居住点访问联谊。回到祖籍地象运(翔云)互叙宗亲情谊的更是不胜枚举
  六、造福桑梓
  梁氏宗人及其联合建立的组织机构,坚持中华民族独特的优良传统,发扬爱国爱乡热爱公益事业,造福桑梓是一贯的。
  民国年间实行保甲时,粮食恐慌,梁氏就集巨资回籍“象运墟”(即翔云市场)设立平果以济世。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在新加坡的广大侨亲筹集资金,回籍建侨联大厦,修公路,重建文物古迹,参与政府合建水电站,建设小学、中学、卫生院,捐组奖学基金会,参与重建“象山梁氏宗祠”等等。
  梁氏宗人在回哺桑梓,造福乡间的行动中,参与人数之多,感人事迹之深尽属空前,这对南洋梁氏公会和广大侨亲无疑是集体荣誉的结晶,也是众多功勋的缩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梁氏网站

GMT+8, 2024-12-22 16:56 , Processed in 0.06659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